一秒记住【笔趣阁】biquge34567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远在镇上的里正突然打了个大喷嚏,莫名觉得后背发凉。他揉了揉鼻子,总觉得今天不太对劲。
好在大家埋怨过里正之后,还是规规矩矩开始缴纳粮税。
柳芸站在宗祠门前,目光扫过村民们陆续交来的粮税,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浅笑。
“村长,这是我家的税粮。”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农弯着腰,小心翼翼地将粮袋放在地上。
柳芸蹲下身,轻轻拍了拍老人的肩膀:“李大爷,您慢些,别着急。”她接过粮袋称重,动作娴熟地在册子上记录。
“哎呦,村长,您这么客气,老头子我都不好意思了。”李大爷搓着手,脸上堆满笑容,“以前那些收税的,哪个不是横眉冷对的?就您,待我们这些老百姓最好。”
柳芸笑而不语,继续忙着手上的活计。这几日的收税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,全靠她那一手高明的甩锅之术。将矛头引向那些“上面的人”,让村民们把不满情绪发泄出来后,税收的阻力便小了许多。
“唉,这税是越收越重了。”后面排队的一个中年汉子忍不住抱怨道。
“可不是嘛,”旁边立刻有人应和,“听说隔壁李家村今年的收成还降了两成呢。这税还要加,也不知剩下的粮食够不够一家人吃。”
柳芸抬起头,轻声叹道:“这也不能怪朝廷,荒漠要塞战事吃紧,总得有人出钱养兵不是?”她顿了顿,“咱们村已经算好的了,至少今年收成还不错。”
众人闻言,纷纷点头。确实,相比其他村子,他们已经很幸运了。
日头渐高,汗水顺着柳芸的额角滑落。她抹了把脸,觉得这样干坐着也不是办法。
“得想个法子。”她托着下巴思索,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村口几个正在闲聊的年轻人。
“你们几个,过来。”她站起身,冲着那群年轻人招手。
几个小伙子面面相觑,踌躇着走了过来。
“从明天起,你们就在宗祠帮我收税。”柳芸直接下令,语气不容置疑。
“可是村长,”一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挠着头,“我们不会算数啊。”
柳芸眯起眼睛,手腕转了转:“要不要试试我的拳头有多硬?”
几个年轻人立刻站得笔直:“学!我们现在就学!”
就这样,在柳芸的“威逼利诱”下,收税工作总算有了帮手。她手把手教他们记账、称重,虽然开始时磕磕绊绊,但渐渐也都上了手。
日子在忙碌中悄然流逝,转眼便到了中秋。村里的稻田,稻谷都快收完了,老天爷赏脸,没下过一场大雨,是个难得的丰收年。金黄的稻穗压弯了枝头,沉甸甸的稻谷散发着丰收的喜悦。
中秋这一天,柳芸拒绝了大院的邀请,决定在自家好好过节。院子里,几个孩子正在追逐打闹,欢声笑语不断。
“阿娘,今天我们一起做月饼如何!”她兴致勃勃地提议,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。
三郎立刻眼睛一亮,蹦跳着跑过来:“我要吃月饼!”
“馋鬼。”四娘嫌弃地白了哥哥一眼,但转向柳芸时又满是期待,“阿娘会做吗?”
柳芸耸耸肩,一脸无辜:“不会。”
众人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。
“但是赵姨会啊。”她笑着看向厨房,眼角眉梢都是狡黠。
赵氏的声音从里面传来:“都洗手准备着,我马上就好。”
孩子们欢呼着冲去洗手,柳芸和殷欢也跟着帮忙准备。厨房里很快飘出阵阵香甜的气息,勾得人直流口水。
堂屋里,赵氏耐心地教大家包月饼,气氛其乐融融。案板上摆满了各色馅料,有豆沙、莲蓉、五仁,还有柳芸特意准备的火腿馅。
看着柳芸和殷欢包出的“炸弹”月饼,大郎无奈地叹气:“阿娘,欢姨,你们还是去一边玩吧。这哪里是月饼,分明是糊团子。”
“我的好大儿,你这是嫌弃为娘?”柳芸挑眉,故作威严地问道。
大郎连忙摇头,一脸谄媚:“不敢不敢,阿娘做的最好看了。”
柳芸满意地点头,转身回屋拿出算盘,开始计算今年的收成。她修长的手指在算盘上翻飞,发出清脆的响声。
租子收了稻谷一万二千五百斤,黄豆一千一百斤。凉瓜地卖了七十二两,稻田收了两千三百斤粮食。算来算去,现银已有一千一百九十六两。
她轻轻一笑,日子,越过越红火了。
夜幕降临,院子里摆上了一张大圆桌。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,为这个温馨的夜晚增添了几分柔和。
“来,都尝尝。”赵氏端上刚出炉的月饼,香气四溢。
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抓起月饼,大口咬下,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。
“阿娘,”三郎含糊不清地说,“这个比集市上卖的还好吃!”
柳芸宠溺地揉了揉他的脑袋:“慢点吃,别噎着。”
殷欢坐在一旁,看着这温馨的一幕,想起自己曾经那个家,眼中闪过羡慕。
“欢儿,”柳芸递给她一块月饼,“现在你也是我们家的一份子。”
殷欢鼻子一酸,低头默默咬了一口月饼,掩饰眼中的泪光。
月上中天,院子里的笑声渐渐平息。柳芸站在廊下,望着天上的明月,心中感慨万千。
这一年来,她从一个对农事一窍不通的现代人,变成了一个称职的村长。虽然过程艰辛,但看着眼前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,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“阿娘,”四娘走过来,依偎在她身边,“你说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吗?”
柳芸摸着女儿的头发,轻声道:“或许吧。不过比起嫦娥,我更喜欢现在这样,和你们在一起。”
四娘甜甜一笑,撒娇似的蹭了蹭她的手臂。
夜色渐深,柳芸望着熟睡的孩子们,心中满是温暖。她知道,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,平淡而温馨,充满希望与期待。
秋收已过,村里的粮税也已收齐。
柳芸带着村中青壮将粮食送到县里粮仓,总算完成了这一年最重要的任务。她站在村口,望着远处连片收割后的稻田,田里的稻茬在阳光下泛着金黄,微风拂过脸庞,带来泥土的芬芳与新稻草的清香。
“村长,今年的收成比往年好多了。”赵大叔擦了擦额头的汗水,笑着说道。
柳芸点点头,眼中闪过欣慰:“是啊,多亏了大家伙儿齐心协力。”